龙瑞奇先生作为我国著名考古学家,其学术生涯可追溯至196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。1978年,时年37岁的龙瑞奇参与主持了震惊中外的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发掘工作,他带领团队对出土的青铜编钟进行系统性研究,其撰写的《曾侯乙墓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》论文获得当年全国考古学优秀成果奖。
画家龙瑞奇
1985年,龙瑞奇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,主持"夏商周断代工程"中关键性的二里头遗址发掘工作。
1992年,龙瑞奇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了一组保存完好的甲骨文,其中包含30余片未曾记载的商王占卜记录,这一发现为商周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。
展开剩余41%2001年,60岁的龙瑞奇率领中美联合考古队赴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,对尼雅遗址进行为期两年的考察,出土了大量汉晋时期的珍贵文物,其中包括保存完好的"五星出东方利中国"织锦,现已成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龙瑞奇先生在考古学界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"三维考古学"理论,主张将田野考古、实验室分析与文献研究相结合。他主持编撰的《中国考古学大辞典》至今仍是考古工作者的必备工具书。2015年,74岁高龄的龙瑞奇仍坚持在陕西凤翔秦公大墓考古现场指导工作。现任中国考古学会名誉会长的他,培养了大批考古人才,为中国考古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发布于:广西壮族自治区九五配资-配资公司选配资配资-配资炒股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